冰冷透骨的碧綠河水:法國索格島與碧泉村

冰冷透骨的碧綠河水:法國索格島與碧泉村

今天要去普羅旺斯的兩個小鎮:索格島與碧泉村,前者以古董市集知名,後者則以泉水碧綠著稱。除了碧泉村以外,以索格島為樞紐,附近還有多個小鎮可供遊覽,非常適合自駕遊。我們在亞維農的客運總站搭車,這裡離火車站有一小段距離,登車處在建築物裡面,可別傻傻地在外面找半天啊...此外,可以的話最好儘早來排隊,因為客運是不給站票的,位子坐滿就出發,先到先贏。

至於沒坐到位置的人呢...就我們被陰一次的經驗,司機當場會跟大家說,半小時左右會有另一班,請耐心等候之類的廢話。實際上這類公車班次不多,而且都是定時開車,半小時後還有一班的說法,只是安撫遊客用的吧。後來我們等了半小時,又打電話去總公司詢問,才確認所謂的「另一班」並不存在。

【公共交通】
亞維儂--索格島,Line 6。(Robert Vasse站下)詳見:
索格島--碧泉村,Line 21。詳見:
一日無限搭乘券:10歐。 

索格島(L'lsle sur la Sorgue)雖說是島,其實就是個小鎮,此鎮被河水所環繞,算是個河心島吧,而且河也不寬,過個小橋就到島上了。(圖片取自官網)

不得不說,坐公車前往索格島與碧泉村真不是個好選擇,班次不多,時間不太自由,還有公車脫班搭不到車的風險,尤其從索格島開往碧泉村的是9人左右的小巴,不一定有空位。強烈建議租車前往,如果實在不行,乾脆就買一日無限搭乘券10歐吧。如果只去索格島的話,別忘了可以搭火車啊!

索格島最早是個濕地中的漁村,水道交錯縱橫,後來由於水力資源豐富,從十二世紀開始,製造業逐漸興盛,主要加工物是布料與木材。到了十九世紀,河的沿岸成了經濟中心,在全盛時期,曾有六十多個水車同時運轉。其中,索格島的水車主要用於布料的紡織與印染。(圖片取自官網)

這裡也是全普羅旺斯最大的古董市集所在地,週日早上時,各式古董擺設滿佈索格島週圍。加上許多雜貨、蔬菜水果與熟食的攤位,實在是熱鬧滾滾。果醬、麵包醬、橄欖醬、蜂蜜、起司、臘腸等,幾乎都有專門攤位,種類可說琳琅滿目、不勝枚舉,提供試吃的也不少呢。

在市集走走逛逛,中午時分,餐廳的遊客也漸漸多了起來。索格島週圍有幾片草地,許多人選擇買熟食在草地上野餐,包括我們。如今的索格島是個觀光小鎮,定期會有一些特殊活動,主要集中在夏季,如每年七月底的水上遊行就吸引不少遊客。詳見:http://www.oti-delasorgue.co.uk/

時間差不多了,就準備前往碧泉村,車程約15到20分鐘。我們搭上了一班半敞篷的巴士,不得不說,在南法夏日氣溫中一邊吹風一邊欣賞沿途風光感覺挺舒服的。

【公共交通】
索格島--碧泉村,Line 21。詳見:


碧泉村(Fontaine de Vaucluse)位於索格島上游,其中,Fontaine是指湧泉,而Vaucluse的本意是封閉山谷(Closed Valley),其地名充份反映了地理特色。碧泉村的商店並不多,我們也沒有停留太久,就直接往步道走去。步道的盡頭,即是泉水的源頭所在。


進入步道沒多久,可以看到造紙用的水車,其直徑七公尺、寬兩公尺。十六世紀時,碧泉村開始發展運用水力的造紙業,許多女性在此從事相關工作。到了十九世紀,由於電力供應與機器發明,這裡的造紙業轉而強調紙的品質,生產面紙、絹紙與捲煙紙等。二戰後受到全球貿易的打擊,造紙業才終於畫下句點,如今工廠變成了博物館供人參觀。這裡是免費入場的,可惜今天沒開...(圖片取自官網)


這裡的河水以碧綠色著稱,也是索格河的源頭。索格河最後會匯入源於瑞士、以法國東南為主要流域的隆河,南流至亞維農、亞爾,最後注入地中海。


時值盛夏,水流看似又不湍急,應該可以看到有人下去玩玩才對。但是大家都只坐在岸邊拍照?試了一下,原來這水冰冷刺骨,連腳底板都待不住。後來才知道,水流是從極深的地底湧出...冰鎮礦泉水無誤。


碧泉村每年有六億三千萬平方公尺的湧泉量,在世界上是排名前幾的,在歐洲更屬第一,帶來了豐富的水力資源供人運用。這一溶洞就是泉水的源頭,它看來不怎麼起眼,但其底部足足有三百公尺深,由於實在非人力所能及,後來是動用潛水機器人才成功測量出深度來。


這是溶洞系統的一個崩落部份,石灰岩是此處山脈的主要成份,底下溶洞系統非常發達,乃至於上千平方公里廣。要觀看溶洞,必須先爬上一個非常陡的小山坡,事實上,坡前有標語警告遊客最好不要隨意進入...有些大膽的遊客攀爬到下方一探究竟,而我們只停留在坡上觀看。


要離開的時候,發現山頭似乎也有石灰岩溶洞?
或許還有人類曾經活動過的痕跡呢。

六月的法國,太陽八九點才下山。不過由於得搭公車回去,就在豔陽下踏上返程了。

2017.6.下旬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