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藝復興的最初起源:義大利佛羅倫斯(一) 聖羅倫佐大殿與美地奇小聖堂

文藝復興的最初起源:
義大利佛羅倫斯(一) 聖羅倫佐大殿與美地奇小聖堂
義大利佛羅倫斯(一) 聖羅倫佐大殿與美地奇小聖堂
佛羅倫斯(Firenze,徐志摩譯為翡冷翠)是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金融重鎮,也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。事實上,兩者間是有因果關係的:因經營銀行業致富的美地奇(Medici)家族,花重金在培養藝術家與訂製藝術品上,這樣的文化品味,隨著美地奇家族的政治勢力拓展到全歐,也使文藝復興成為了歐洲文明的關鍵事件。
我們在佛羅倫斯待了五天四夜...每天都去舊城區閒逛。說實在話,這裡的藏品實在太多,而且我們又不懂這些藝術品的門道,到後來有點審美疲乏...但若對美地奇家族的歷史背景有一定認識,應該會有趣許多。
聖羅倫佐大教堂,其歷史可追溯到四世紀,後來成為美地奇家族的安葬之地。出於某些因素,它的正面一直沒有完工...旁邊有美地奇家族的私人圖書館,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手抄本。
【聖羅倫佐大教堂】(Basilica di San Lorenzo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5歐。
【開放時間】
週一到週六,10:00-17:00;週日,13:30-17:00。
1/1、12/25休息。
【公共交通】
舊城區步行可至。
【官方網站】
http://www.basilicasanlorenzofirenze.com/
美地奇家族統治佛羅倫斯近三百年(1434-1531為僭主,1531-1569為公爵,1569-1734為大公),還出過三個教宗:李奧十世(賣贖罪券搞出宗教改革的那位)、克勉七世(拒絕英王亨利八世搞離婚的那位)、李奧十一世(當不到一個月就蒙主恩召了);以及兩個法國王后:瑪麗(生下路易十三的那位)、凱薩琳(推行貴族女性穿馬甲乃至變成風潮的那位)。
【聖羅倫佐大教堂】(Basilica di San Lorenzo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5歐。
【開放時間】
週一到週六,10:00-17:00;週日,13:30-17:00。
1/1、12/25休息。
【公共交通】
舊城區步行可至。
【官方網站】
http://www.basilicasanlorenzofirenze.com/
美地奇家族統治佛羅倫斯近三百年(1434-1531為僭主,1531-1569為公爵,1569-1734為大公),還出過三個教宗:李奧十世(賣贖罪券搞出宗教改革的那位)、克勉七世(拒絕英王亨利八世搞離婚的那位)、李奧十一世(當不到一個月就蒙主恩召了);以及兩個法國王后:瑪麗(生下路易十三的那位)、凱薩琳(推行貴族女性穿馬甲乃至變成風潮的那位)。
美地奇的許多家族大事,婚喪喜慶或宗教儀式等,都是在這裡舉行的。但此家族卻並未延續到現在。最後一位女性繼承人的遺言,是把家族的所有收藏品向公眾開放,佛羅倫斯的輝煌,也因而能夠毫無保留地向世人展示。也就因為如此,整個舊城區如同一座文藝復興博物館。
有群穿著古裝的人進來...不知是不是劇團來此參觀,
還是單純的cosplay...
還是單純的cosplay...
美地奇的家徽,主要由一顆藍球和五顆紅球組成,再另外加上各種裝飾。五顆紅球的起源,有著幾種不同解釋:一是代表醫師的五顆藥丸,二是擊殺巨人的五點血跡,三是代表商人的五顆砝碼,四是五個金幣...
與聖羅倫佐大教堂相連,但要從另一側買票進入的,是美地奇小聖堂,又可分為王子小聖堂與新祭衣間兩個部分。旁邊的廣場,有許多人坐下來休息與吃點東西,躲避六月的烈陽。
【美地奇小聖堂】(Cappelle Medicee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門票8歐,語音導覽6歐(兩人10歐)。
【開放時間】
8:15-13:50。
每月第二、四個週日,第一、三、五個週一休息。
【公共交通】
舊城區步行可至。
【官方網站】
http://www.bargellomusei.beniculturali.it/musei/2/medicee/
一進門的展廳擺放了許多聖髑,也就是宗教聖人的遺骨...當然,遺骨都擺放在極為華麗的金銀製品之內。
王子小聖堂是由柯西莫一世所推動興建。在柯西莫之父喬凡尼的經營下,美地奇成為了教廷的御用銀行,累積了大量財富。而柯西莫則開啟了美地奇的政治之路,影集《佛羅倫斯大師》就是以他為主角。小聖堂的設計與施工,是透過公開競賽才確定由Matteo Nigetti主導,穹頂的壁畫顯然下過不少心力,採光更是經過精心設計,頗有聖光從天而降的感覺。
王子小聖堂原本準備安放六位美地奇的遺體,
但出於某些因素,六座神龕之中只有兩尊雕像。
但出於某些因素,六座神龕之中只有兩尊雕像。
位於前方的祭壇,上面的各種圖案都是由石頭拼成的,想必是個不小的工程吧...顏色非常鮮豔,圖案也很生動。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絕不會褪色。
這類家徽也是由各種顏色的石頭拼成的,真是下了重本啊。
再往裡去是新祭衣間,這是由兩位美地奇教宗:李奧十世與克勉七世所推動建造的,設計者則是米開朗基羅,原本是為了安放他們共同的父親:偉大羅倫佐之遺體。羅倫佐是柯西莫的孫子,雖然沒有擔任公職,卻實質統治了佛羅倫斯。他並不擅長做生意,但政治野心則昭然若揭,不僅控制了佛羅倫斯的政要,更把勢力範圍拓展至義大利北部,導致了與週遭勢力的磨擦。
中間的雕像即是偉大的羅倫佐,李奧十世是其兒子,克勉七世則是其養子。左下的雕像是《暮》,一位中年男子有點苦悶地沈思。右下則是《晨》,是位散發青春活力的年輕女性,似乎剛剛甦醒過來。
獲得當時的教宗默許,1748年的復活節彌撒,帕奇家族與比薩大主教暗中策劃了一場謀殺,殺手亮出刀子一躍而起,羅倫佐僅受到輕傷,但他的弟弟朱利安尼當場死亡。羅倫佐極為憤怒,吊死比薩大主教,並處決了許多相關人士,這引發了全面戰爭,但雙方的軍力都不足以徹底消滅對方。
為了避免長時間的消耗,羅倫佐親自前往那不勒斯與國王談判,付出了一大筆賠償金以實現和平。此事之後,羅倫佐的聲望達到頂峰,被同時代人冠以偉大之名,連馬基雅維利都對其稱讚有加。羅倫佐去世後,美地奇的全盛擴張時期也隨之終結。六個月後,哥倫布發現新大陸,開啟了又一個新的時代。
朱利安諾...即是被刺殺的那位,據說是個美男子。左下的雕像是《夜》,是位沈睡的女性,腳下的貓頭鷹象徵黑夜的降臨,身旁的面具似乎代表著惡夢纏身。右下的雕像是《晝》,是位剛從睡夢中被驚醒的男性,似乎是在看遠方什麼東西吵醒了他。
羅倫佐也投資了不少大學,更開設了雕塑學校,其中最為有名的學生當屬米開朗基羅。據說羅倫佐第一次見到他時,米開朗基羅正在雕刻一個老牧神的頭部,和傳統的嚴肅風格不同,米開朗基羅刻意要讓牧神咧嘴而笑,羅倫佐感到很驚奇,跟他說老人的牙口通常不太好,米開朗基羅立刻拿起鎚子把牧神的牙齒敲掉了一顆。
米開朗基羅深得美地奇家族賞識,年輕時還在他們的豪宅住了幾年,但日後美地奇和教廷起衝突時,米開朗基羅就有些兩面不是人了。
2017.6.10-12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