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國千年以前的輝煌:義大利羅馬(一) 羅馬競技場與卡拉卡拉浴場


帝國千年以前的輝煌:
義大利羅馬(一)  羅馬競技場與卡拉卡拉浴場

一早從里昂搭飛機到羅馬(Rome, Roma),再轉巴士到市區的Termini車站。巴士比輕軌便宜一半,相應地,時間則多出一倍...在Tim辦了行動網路,因應短期旅遊的兩個方案,一是10G加100分鐘撥打(含國際線),二是純30G,都是30歐用一個月,基本上是滿夠的了。

Termini是羅馬最大的車站,古蹟也多在週圍,附近有許多住宿。這次在agoda上找的地方,離Termini一個地鐵站,地點還算不錯,但整間的氣氛頗為有趣:首先是一開始按門鈴沒人應(大概是出去吃飯),其次是check in搞很久(疑似邊聊天邊登記),三是櫃檯和住宿在不同樓,四是鑰匙要用一個詭異的角度才能開鎖,五是每天都有工作人員睡在廚房...


今天是六四,網路上按例有許多討論,但對我們而言,這正好是每月第一個星期天:羅馬競技場的免費開放日。放完行李後,就步行到競技場一遊,不意外地人非常多...

【羅馬競技場&古羅馬廣場等】(Colosseo, Roman Forum, Palatine Hill)
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聯票12歐,地下層導覽加9歐,線上預約加2歐,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免費入場。
【開放時間】
1/2到2/15,8:30-16:30;2/16到3/15,8:30-17:00;
3/16到3月最後週六,8:30-17:30;
3月最後週六到8月,8:30-19:15;九月,8:30-19:00;
10月到10月最後週六,8:30-18:30;10月最後週六到12月,8:30-16:30。
【交通方式】
地鐵Colosseo站(Line B),公車75、81、673、175、204路,電車Line 3。
【官方網站】(訂票)
https://www.coopculture.it/en/colosseo-e-shop.cfm


羅馬競技場是名聞全球的世界奇觀,它建於公元72年到82年間,可以容納五萬到八萬名觀眾。競技場由維斯帕先(Vespasian)皇帝下令興建,它可說是羅馬帝國興衰的象徵。據說建成時,舉行了一百天的慶祝活動,鬥士們總共殺死了五千隻以上的猛獸。

大多數人對羅馬競技場的印象,大概就如影視作品所強調的那樣,是人與人甚至人與猛獸的對決。時至今日,在沙地上奮鬥的生命自然已都不在了,所殘存下來的,是一種社會運行的縮影:統治者挹注資源,包括修建場地、訓練鬥士、獵捕動物等,用觀看席位的遠近與多寡來分配給各個階級。


儘管入場免費,但導覽還是要錢。不知為什麼,這裡的導覽講了許多建築和修復細節,其實一般人大概不太關注那個...大家想聽的是打架的故事啊!看台約有60排,最前一層是元老或官員,第二層是貴族,第三層是富人,第四層是普通公民,最後一層則是給低層婦女。競技活動一直到西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,後來有時被用做碉堡,有時石料被拆去蓋教堂...直到十八世紀才開始有計畫地保護。


想必當初石臺上都放有塑像吧。中世紀的競技場並未受到任何保護,而在15世紀時,教廷更拆除了競技場的石料來建造教堂。直到1749年,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,才宣布這裡為聖地並保護之。 


其實羅馬帝國在許多地方都建有競技場,但首都的這一座,無疑是最古老、最龐大,當然也是人最多的...競技場的相關影視作品太多,有時誤導了我們對於競技場的理解。在多數時間裡,競技就是一項國民運動,選手的互鬥有輸有贏,但因此而分出生死者,是極少數的特例。儘管皇帝理論上有決定敗者生死的權力,但他並不太會去判選手死刑,因為培養選手是很花錢的,皇帝如果處死敗者,可要支付一大筆賠償金給教練啊。

出來之後天也快黑了,沿著金宮公園(曾是尼祿皇帝的私人園林)走回住的地方,在路旁看到古蹟造型的麵包...


隔天早上,前往羅馬文化的另一重要象徵:浴場。卡拉卡拉浴場雖然不是最大的,卻是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,它建於公元212年到216年,得名於卡拉卡拉皇帝,可同時容納兩千人洗浴。

【卡拉卡拉浴場】(Terme di Caracalla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門票8歐,線上預訂加2歐。
【開放時間】
10月最後週六到2/15,9:00-16:30;2/16到3月15,9:00-17:00;
3/16到3月最後週六,9:00-17:30;3月最後週六到8月,9:00-19:15;
9月,9:00-19:00;10月到10月最後週六,9:00-18:30。
1/1、12/25休息。
【交通方式
地鐵Circo Massimo站(Line B),公車760、628。
【官方網站】(訂票)
https://www.coopculture.it/en/ticket.cfm?office=Terme+di+Caracalla&id=6


相較於競技場,大家對浴場想必更感親切,畢竟洗澡是每天都要做的事。不過,羅馬浴場更像是一種高級休閒場所,有運動房、蒸氣室、冷水池、熱水池、各種保養等,整套做完後,外圍還有散步區、飲食區、購物區,甚至是圖書館。


這裡是更衣室,以及前往二樓的樓梯。六月時分,艷陽高照,有陽光之處極熱,陰影之處則涼上許多。導覽講了很多浴場內的設計與擺設,甚至是地下室奴隸們的生活...當然,如今都只剩遺跡了,曾經的輝煌已不復存。

有趣的是,對於競技場,我們一般聯想到的是殺戮,但對於浴場,我們聯想到的則是乾淨或享受。但這兩樣事物,在羅馬市民的日常生活中,顯然理所當然地並存,毫無相互衝突之處。尤其是,競技場和浴場的距離並不遠,直線距離兩公里以內,是步行輕鬆可至的距離。我們可以合理想像,市民們的悠閒一日遊,大約就是早上看競技瘋狂一把,下午洗澡休息一下,晚上來頓豐盛的饗宴。


離開浴場之後,到其他地方閒逛。這裡是西班牙廣場,是電影《羅馬假期》的著名場景。遊客非常多,而且四週滿是精品店,不血拼的話好像是不用特地來...

特雷維噴泉(Fontana di Trevi),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,遊客也不少...池子裡的硬幣一大堆。文藝復興時期,在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噴泉藝術,據說是為了紀念城市重新啟用供水系統而特意建造的。當然,這少不了商人們的支持與贊助。如今則成了遊客們的最佳休息地點。

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空檔拍照...廣場和噴泉都是人潮聚集的地方,我相信它們在清晨或半夜會有一種寧靜美感,但遊客太多的時候,似乎也只能這樣拍個照就走。或許輕輕鬆鬆地吃完兩球冰淇淋,是最適合的時間長度吧。


天黑了,走回旅店時,在一個小十字路口發現這樣的雕像。
這必然不如其它噴泉有名,卻能讓人在近距離仔細地欣賞。

2017.6.4-5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