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現存最大的城堡:法國卡卡頌


歐洲現存最大的城堡:
法國卡卡頌

從里昂出發,開始我們的蜜月歐洲之旅啦!搭上高鐵,三個小時的車程,來到位於法國東南的卡卡頌小鎮。如果在google上搜尋「卡卡頌」,最先出現的即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桌上遊戲。實際上,卡卡頌是座保存完整的中世紀古城,是歐洲現存規模最大者,如今也是觀光勝地之一。

【卡卡頌城樓與城牆(Carcassonne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門票9歐。
【開放時間】
1月到3月,9:30-17:00;4月到9月,10:00-18:30;
10月到12月,9:30-17:00。
1/1、5/1、1/11、11/11、12/25休息。
【公共交通】
從火車站步行或轉公車直達。
【官方網站】

卡卡頌分成舊城區(山坡上的城牆內)以及新城區(山坡下的平地)。如果要住在舊城區,千萬要記得搭車上去,否則你就可以體驗到拖行李攻城的感覺...新城區其實就是卡卡頌城堡的附屬市鎮,兩邊隔奧德河相望,如今尚存有一座中世紀的老橋連接兩岸。

剛到的兩天,天氣不太好,我們主要待在新城區採買。訂AirBnB的好處,就是可以選有廚房的房子自己料理,省下不少伙食費。這次的房子在卡卡頌新城區內的三樓,步行五分鐘到超市,十分鐘到火車站,二十分鐘到舊城區。還附有一個小露臺,可惜冬天不太適合在露臺上吃飯。

傍晚時分,在新城區內買了點東西。經典組合三重奏,麵包橄欖葡萄酒。長棍麵包不小心先吃完了,一小盒包著杏仁的橄欖,與帶有微微氣泡的紅酒,是簡單樸實的滋味。隔壁有座屹立七百年以上的教堂,每個十五分鐘便要響一次鐘聲,提醒人們此處的寧靜。看看日期,今天是西洋情人節,除夕的前一天。

二月十五日,是今年的除夕。早上仍是陰天,但氣象說下午會放晴,是該出發去卡卡頌了!

從新城走到舊城要經過奧德河,這裡是河旁的公園,隱隱可以看到城牆。卡卡頌城位於奧德河旁的山坡之上,是伊比利半島與歐洲各國往來的交通要衝。其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,高盧人、羅馬人、哥德人,甚至阿拉伯人、十字軍等都曾經佔據此地。

舊橋旁邊的小教堂,裡面貼有許多寫著「 MERCI」(法文的感謝)的磁磚,不知是不是還願的一種形式,或是有其他文化意含。

河旁的大樹上,結滿了深紅色的豆莢,
搭上墨綠色的水流,有種魔幻的感覺。

過了河再走一段,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壁畫,敘述著卡卡頌的悠久歷史。西元711年,伊斯蘭勢力在伊比利半島登陸,長達七百多年的、兩大一神教的戰爭展開序幕。西元724年,伊斯蘭勢力朝法國南部進軍,奪取了卡卡頌、尼姆、艾維儂等重鎮,基督教勢力開始團結抗擊。西元759年,基督教攻佔卡卡頌,奪回法國全部失地。這一壁畫即是描寫了759年的攻城戰,從中可以看出雙方軍隊的不同服飾。

據說十字軍東征時,也曾「順便」攻下了此地。

這想必是當初的護城河了,如今水已放盡,
綠意叢生,更添幾分古老的感覺。

卡卡頌的入口,有卡卡夫人的塑像。「卡卡頌」之名,據說是源於一場圍城戰。傳說敵軍圍城數年而不下,城主不幸身亡,而糧食儲備也快要見底了。城主夫人卡卡(Carcas)死馬當活馬醫,把剩下的穀物都拿來餵一隻小豬,並在敵軍首領來巡視時,把小豬從城牆邊丟下,表示要請敵將吃大餐。

這樣打腫臉充胖子的做法,無疑是要昭告敵軍:我們的糧食綽綽有餘,讓你猜還能撐多久。而或許是早有退意,或許是信以為真,總之敵軍不久後就撤退了。卡卡夫人見狀,下令鳴鐘(動詞sonner)以示危機解除,城內居民開始告訴彼此:Dame Carcas sonne,此城後來就被稱作Carcassonne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「卡卡頌」比「卡爾卡松」的譯名要好上許多。

進入城門並經過一座橋後,可以看到兩層城牆的結構。

這是主樓,從西元四世紀時就已經存在了,
當然後來歷經多次整修。

城內一角。

城內也有一座教堂(Basilique Saint-Nazaire),
門上的塑像不知該說是有趣還是詭異。

在卡卡頌古城中一時興起選的餐廳L'Escargot門上還有蝸牛造型的裝飾。算算臺灣時間,正是年夜飯時分。菜單:https://restaurant-lescargot.com/les-menus/

大蒜奶油蝸牛。蝸牛口感跟海螺差不多,只是多了一股草味,而大蒜奶油可以把那味道蓋掉。

黑橄欖果醬+鴨肝醬+麵包。鴨肝醬的脂肪含量很高,卻免不了有些腥味。黑橄欖果醬能夠壓住腥味,使入口的甜味更為明顯,並襯托出鴨肝的濃郁味道。

煎烏賊佐蕃茄丁沾醬。烏賊並無煎成金黃色澤,少了一分酥脆,卻多了幾分滑溜。儘管臺灣人大概不太習慣,但滑溜感和蕃茄丁沾醬卻有意想不到的一致。

巧克力熔岩蛋糕,以及法式麵包布丁,
各搭配一大匙鮮奶油,簡單又經典的兩道結尾。

吃完年夜飯(?),準備進入主樓啦!進卡卡頌舊城區免費,參觀主樓和登牆才要付費。城內有些舊設施,被改造成供人遊覽的博物館,大多要額外收費。欲知詳情,舊城內的遊客中心有提供詳細地圖和價格,還可以寄免費的電子卡片。

主樓內有些卡卡頌的文物收藏。事實上,
卡卡頌的現貌,是從1850年開始逐漸修復而成的。

基督教勢力取回法國南部之後,神聖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,曾跨越庇里牛斯山進攻伊斯蘭,卻敗退而回。從此以後,卡卡頌成了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邊防要塞。之後的數百年,基督教勢力不斷地想要將伊斯蘭趕出歐洲,直到西元1492年佔領格拉納達,所謂的「收復失地運動」才告真正完成。

1659年,法王路易十四在戰爭中打敗西班牙,獲得割地、賠款和一位妻子...也就由於法國勢力南移且逐漸強大,卡卡頌開始失去邊防意義,改而發展紡織業。1849年,法國政府決定拆除防禦工事,卻引來各界的強烈抗議。在考古學家與建築師的努力下,卡卡頌城以古蹟保護之名留存下來,並開始長達五十幾年的修復作業。1997年,此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成為觀光勝地。

卡卡頌城的模型圖,從此可以看出它的大致結構。由於久經戰亂,尤其是法國為了防禦與西班牙相鄰的邊界線,十四世紀以來的兩次大擴建,形成了數十座塔樓與三公里長的城牆,包括羅馬帝國時期的主樓,以及法國皇家時期的兩層外圍城牆。

前方的三座高塔,是研究卡卡頌建築變遷的最佳範例。最近的一座始建於四世紀,屬於主樓的一部分;第二座建於十四世紀初,和位於第二層城牆;第三座則建於十四世紀末,橫跨第二和第三層城牆。

這是一個相當於甕城的結構,若敵人從門口突入,會同時遭到四面八方的攻擊。如今甕城旁變成售票處了...

下午天氣放晴,視野更加開闊,遠方的雲層正在遠去。

另外一側,看起來頗有中世紀鄉村的味道。在城牆上閒逛許久,不知不覺已經快要日落了,工作人員跟著我們的腳步,我們每出一座塔樓,她們就鎖一道門。要離開卡卡頌舊城時,剛好看到小學生放學,原來舊城內的小學還一直有在使用呢。

步出舊城走上老橋,夕陽斜照之下,卡卡頌看來格外亮眼。

隔天中午,在新城區的中央廣場坐了一會,週圍大多是餐廳,許多人坐在椅子上享受陽光。這裡定期會有小市集,而且家樂福超市也在旁邊,可說是來卡卡頌的必經之處。

2018.2.13-16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