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紅色海灣與鷲巢村:法國尼斯與艾茲

粉紅色海灣與鷲巢城:
法國尼斯與艾茲
在義大利玩了兩個禮拜,今天要回法國去了。許多人來到義大利,會以四個城市為旅遊重點:羅馬、佛羅倫斯、威尼斯與米蘭。按說米蘭正是往法國的方向,但我們則是跳過米蘭直接到尼斯,因為找到了便宜機票。
從威尼斯到尼斯,就沒那麼威了。
到尼斯(Nice)大約是中午時分,房東很好心地開車來接我們,省了不少交通時間啊。不僅如此,他還送了我們一瓶葡萄酒加煙燻臘腸。不知是否因為附近就是產地,尼斯這邊的葡萄酒相當便宜,在家樂福裡,1.5-2.5歐的價格就有一堆選擇,紅的、白的和粉紅的全都有。
狀況緊急時打破它 !在廚房牆壁上發現了裝滿咖啡豆的玻璃框,不知這是說認真的,還是某種法式幽默...
尼斯是地中海蔚藍海岸區的觀光勝地,以美麗的沙灘著名,每年吸引遊客不知凡幾。我們住的雖然不是海景房,但離海邊並不遠,不用十分鐘就能走到岸邊。今天傍晚有些許薄雲,晚霞在海面上映出了奇幻的粉紅色,令人讚嘆不已。
引用妻子大人之說:我心中的「夢幻」一詞被重新定義了!照片無論怎麼拍都難以重現那片天空的色澤⋯粉橘色的海上漂著彩色浮球,隨著波浪起伏閃閃,像綢緞似的映著上方如漸層紗質的彩霞,根本讓人難以相信眼前的畫面沒有被刷上濾鏡!我只能一邊驚呼一邊盡可能地睜大眼睛,然後幻想著這片海除了可以是鹹味以外,嚐起來會是什麼滋味?
尼斯著名的天使灣(La baie des Anges),灣後就是盎格魯街(Promenade des Anglais),本意意為「英國人步行道」。十八世紀開始,許多英國人會跑來尼斯過冬或養病,那時沙灘旁還堆積了大量的鵝卵石。某年冬天由於特別寒冷,大批民眾踴入尼斯,這些有錢英國人遂決定沿海修一條步道供大家散步,盎格魯街以此得名。許多慶典與活動都是在此街上舉行,沿岸也佈置地相當休閒,有許多座椅甚至遮陽傘。但也就由於觀光客眾多,2016年法國國慶的恐怖攻擊事件也是在此發生的...
城堡公園上的噴泉。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邊,又時值六月,陽光極烈,感覺不輸臺灣的夏天啊...如果不想頂著太陽爬山,記得山下有免費的電梯,在一間不太起眼的建築物裡!
尼斯城堡始建於十一世紀,法王路易十四在1706年攻取此地後下令拆毀城堡,如今只剩些許殘跡了。山頂是個大公園,除了俯瞰海景以外似乎沒什麼特別,但在這種高溫下,躺在樹蔭的草地上實在有夠舒服的...由於法國暑熱時間不長,就算是最南邊的尼斯也幾乎看不到空調,躺在草地上大約是為數不多的消暑方式之一了。
隔天前往有鷲巢村之稱的艾茲。從尼斯到埃茲,公車可以搭82路或112路,車資1.5歐元,約半小時可至。班次並不多,可得先查好時刻表啊。(圖片取自官網)去程記得坐在右側,才好就近看到海景!官網:http://www.eze-tourisme.com/en/(有Vistual visit)
尼斯城堡始建於十一世紀,法王路易十四在1706年攻取此地後下令拆毀城堡,如今只剩些許殘跡了。山頂是個大公園,除了俯瞰海景以外似乎沒什麼特別,但在這種高溫下,躺在樹蔭的草地上實在有夠舒服的...由於法國暑熱時間不長,就算是最南邊的尼斯也幾乎看不到空調,躺在草地上大約是為數不多的消暑方式之一了。
隔天前往有鷲巢村之稱的艾茲。從尼斯到埃茲,公車可以搭82路或112路,車資1.5歐元,約半小時可至。班次並不多,可得先查好時刻表啊。(圖片取自官網)去程記得坐在右側,才好就近看到海景!官網:http://www.eze-tourisme.com/en/(有Vistual visit)

艾茲(Eze Village)是個美麗的小山城,其名源於埃及神祇伊西斯(Isis),伊西斯是健康、婚姻與愛之女神,也是受壓迫者的保護神,在埃及信仰中具有崇高地位,後來更傳播到全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。
艾茲位於尼斯東邊十多公里,也是尼斯到摩洛哥的必經之處,所以許多人會安排艾茲和摩洛哥一日遊。但我們由於晚了點出發,沒趕上公車,又覺得不太想看賭場...所以這次就沒有去摩洛哥了。瑞典的威廉王子曾在埃茲住上多年,如今王子故居有一部份改建成了金羊城堡酒店(Château de la Chèvre d’Or),這裡是高級旅館兼米其林二星餐廳,招待過許多名人。
艾茲村的山頂如今是熱帶花園,售票處有一隻看來很兇的貓...遊客之所以來此,大概也不是為了看什麼植物,而多半是要在頂峰俯瞰週遭景觀吧。
【熱帶花園】(Exotic Garden)
【入場票價】
成人門票6歐。
【開放時間】
1、2、3、11、12月,9:00-16:30;4、5、6、10月,9:00-18:30;
7、8、9月,9:00-19:30。
【公共交通】
從艾茲村步行可至。
【官方網站】
http://www.jardinexotique-eze.fr/en/
聖母升天教堂(Notre-Dame de l'Assomption d'Eze)是當地的信仰中心,天氣好的時候,黃色映著翠綠山坡顯得特別亮眼。(圖片取自官網)
此橋建於1911-1914。想要於兩山之間建造這種石橋,是個非常艱鉅的任務,或許也就因為如此,衍生出了「和魔鬼交易」的傳說...農夫與魔鬼交易的內容是,魔鬼幫忙建橋,而完成後的第一個生者,其靈魂必須獻給魔鬼。當石橋完成,農夫卻睡得極不安穩,他總覺得讓無辜的人受害了。
隔天早上他來到了橋邊,魔鬼在另一端等著取走他的報酬。農夫撿起了一根樹枝往對面丟,他的狗一看就急忙追了過去,於是狗狗就壯烈犧牲了...魔鬼感到很憤怒,但也不能怎麼樣,只能放話說下次他不會再被愚弄了。類似的橋在歐洲其他地方也不是沒有,不知有沒有類似的傳說?
為了躲避戰亂與劫掠,早期居民在四百多公尺高的山上建城,後來更增修成險峻的軍事要塞。據山面海的位置,不僅有著極為良好的視野,也讓艾茲有扼守地中海航線的功能,因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。1706年法王路易十四攻下艾茲,並毀去山頂的堡壘,如今只能見到部份遺跡了。海上有許多遊艇跑來跑去,遠方還隱約可以看到費拉角(Capo Ferrato),據說那裡是超級豪宅區...
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的一個著名主張是「上帝已死」(Gott ist tot),但它並非是指上帝做為一個存在者被消滅了。此說的背景是,在基督教傳統之下,人們往往信奉一整套秩序、規範與價值觀,而這種信奉的動力或合理性是由上帝來保證。或者是說,宗教規定了怎樣的人生是理想的,並以此為標準來要求與評判每個人。「上帝已死」意在打破這種保證,打破宗教對人生所做出的限定與判斷標準,從而自己定義自己的理想人生,自己立下自己的判斷標準,成為「超人」。
在同書之中,尼采曾提出「精神三變」之說,以駱駝、獅子、嬰兒來譬喻人類的轉變過程。第一階段的駱駝,默默背負著沉重的傳統思維與道德束縛;第二階段的獅子,一邊怒吼一邊掙脫那些傳統道德;第三階段的嬰兒,象徵著全新的可能,代表了創造自身信念與價值的新力量。
2017.6.18-19
留言
張貼留言